
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化编程教学能力,推动信息科技课程高质量落地,由高教社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的2025年威县中小学教师数字化编程能力提升培训于10月15日至17日在珠海市成功举办。威县教育工委委员刘冬生、县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以及部分学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参加培训。
10月15日,刘冬生在开班仪式上致辞,提出数字化编程能力是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,参训教师们要潜心学习、学以致用,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优化本地课堂设计、推动编程教学落地、提升学生数字化素养的实际能力,让培训价值切实体现在威县教育提质的实践中。

高教社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森全面介绍培训项目,威县参训教师代表胡伟伟作表态发言。仪式后,广州市珠海区实验小学正高级教师郑贤以《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》为题,从活动设计、实施到评价层层拆解,结合案例研讨与分组设计,为教师搭建理论到实践的桥梁;珠海市香洲区前山小学副校长饶崇茂带来《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创新实践》讲座,用幽默表达与真实案例,让教师们明晰AI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路径,现场学习氛围浓厚。

10月16日,参训教师走进珠海市第七中学,聆听梁健松老师“数字编程与机器人创客编程”专题授课。梁健松结合政策解读课程意义,详解硬件选配、教学难点解法及机器人竞赛价值,为教师提供教学实操指南;随后,教师们分组开展编程实操,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。在竞赛环节中,教师们聚焦编程机器人赛场,操控机器人完成路径挑战,在比拼中深化编程思维,沉浸式体验科创教育魅力。赛后举行了颁奖仪式。

10月17日,培训以实地研学收官,开启“行走的课堂”。教师们首站走进中山大学海洋科普中心,在模拟深海探测设备、互动式生态沙盘前,探索科技与海洋保护的融合,为跨学科编程教学积累素材;随后探访金山软件创想馆,了解企业从办公软件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,明晰编程教育与未来社会需求的衔接点。在港珠澳大桥,参训教师们领略了“超级工程”的壮阔,深入学习大桥运行管理系统背后的编程技术应用,深刻体会“中国智造”的实力,为今后教学挖掘出“理论联系实际”的绝佳案例。
此次培训不仅让参会教师明确了编程教学方向,更在专业理念与实操能力上实现双重提升。参训教师纷纷表示,将把培训所学融入课堂教学,以技术赋能学生信息素养培育,推动威县信息科技教育创新发展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