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教育教研 » 深耕教研 赋能语文教学新征程——第八小学教育集团的语文教学教研之路


第八小学 于康

在威县第八小学教育集团的语文教学教研之路上,我一路探索,一路成长,收获满径芬芳。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交织开展,从跨年级大教研的宏观引领,到本年级小教研的精细打磨;从优秀教师经验分享的智慧传递,到双师课堂打破边界的协同共进;从直面痛点、真评真议的深度研讨,到阅读推广、分层作业的实践深耕,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力量,推动着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。以下,便是我在这段教研旅程中的真切体悟。

一、大教研与小教研:构建教学成长的经纬网

大教研,是站在不同年级教学衔接与整体育人的高度,为语文教学绘制宏伟蓝图。当低年级聚焦识字写字、兴趣启蒙,中年级深耕阅读方法、习作起步,高年级探究文本深意、思维提升,跨年级的交流碰撞,让我们清晰洞察语文能力培养的阶梯。在古诗词教学研讨中,低年级老师分享儿歌化诵读、故事化理解的妙招,让经典启蒙更生动;高年级老师交流文本互读、文化溯源的路径,让诗词品鉴更深刻。这种纵向贯通,让语文教学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传授,而是系统的能力培养链。

本年级小教研,则像细密的纬线,编织教学细节。每周的研讨,聚焦当下教学的 “小切口” 问题:生字书写怎样突破难点,阅读课如何引导学生抓关键句,习作指导怎样打开孩子思路…… 以《邓小平爷爷植树》教学为例,我们在小教研中反复打磨:从借助图片理解 “植树步骤” 的清晰呈现,到抓住动词感受 “认真态度” 的朗读指导,再到联系生活拓展 “环保行动” 的情感升华,每一个环节的雕琢,都让课堂更贴近学生。小教研,让教学智慧在同年级教师间流动,让每一堂课都成为精致的 “作品”。

二、经验分享与双师课堂:拓宽教学视野的窗口

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,是点亮教学之路的明灯。王老师在阅读教学分享中,不仅传授 “分层阅读任务单” 设计,让后进生有 “图文摘抄卡” 保底,优秀生有 “主题思辨论文” 提升,更讲述如何用 “课本剧创编”“诗词飞花令” 点燃学生阅读热情,把阅读从 “任务” 变成 “乐趣”。她谈到推进阅读时,如何克服 “学生阅读浅表化”“家长配合度低” 等难题,那些 “师生共读选书会”“阅读分享漂流瓶” 的实践,让我们明白,阅读推广需要智慧与坚持。

李老师则聚焦 “课堂实效”,分享备课的 “三磨法”:一磨教材,深抠文本,挖掘 “字里行间的秘密”;二磨学生,预判学情,设计 “弹性问题链”;三磨细节,如 “生字书写指导的分步示范”“阅读评价的具体话术”。这些来自一线的经验,是前辈们深耕课堂的结晶,让我们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。

双师课堂与集团分校的协同教研,更是打破了空间壁垒,拓宽教学视野。与分校教师线上线下共研《迢迢牵牛星》,感受不同教学风格的碰撞:有的侧重诗意诵读,用音韵传递情感;有的聚焦意象解析,以文化滋养心灵。双师课堂中,我们共同设计教学环节,线上共享优质资源,线下研讨学情差异,让教学不再受限于本校、本地的经验,而是在更广阔的交流中,汲取多元智慧,为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。

三、真评真议与痛点解决:让教研落地生根

教研的价值,在于直面问题、解决问题。“真评真议,不虚不空”,是我们教研的底色。听评课中,我们不再是 “委婉的赞美”,而是聚焦 “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了吗”“教学目标有效达成了吗”。一堂《迢迢牵牛星》的课,我们关注到 “学生对 ‘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’ 的情感理解是否深入”,从课堂互动的细节中,发现 “教师引导方式单一,学生思维未充分打开” 的问题;研讨中,我们群策群力,设计 “角色扮演”“情境续写” 等活动,让情感体悟更自然、深刻。

语文教学的痛点,在这样的研讨中逐一破解。大阅读推进初期,“学生阅读兴趣不高,阅读浅表化” 是难题。我们在教研中分析:一是阅读推荐与学生需求错位,二是阅读指导缺乏方法。于是,“师生共读选书会” 让阅读书目更贴近孩子;“阅读分享课” 上的 “猜情节”“画思维导图”“演故事片段”,让阅读指导更具实效。真评真议,让教研真正成为教学的 “助推器”,让痛点不再是 “绊脚石”,而是成长的 “垫脚石”。

四、阅读推广与分层作业:滋养学生成长的沃土

大阅读的推进,是语文教学的 “培根工程”。从阅读课上的专注共读,到阅读分享会的精彩交流;从鼓励孩子参加诗歌比赛的诗意启蒙,到 “阅读打卡” 的习惯养成,阅读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。阅读分享会上,诗歌比赛中,他们用稚嫩的笔触写下 “春天是树尖上的鸟叫,是溪水里的鱼跳”,让诗意在校园流淌。这些实践,让语文回归本质 —— 不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文化的浸润、心灵的滋养。

分层作业的实施,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,让每个孩子都能 “跳一跳,摘到桃”。基础作业夯实字词根基,确保学习底线;弹性作业满足不同需求,阅读拓展、创意写作,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大展拳脚;挑战作业激发思维潜能,文本深度解读、跨学科融合探究,为孩子打开更广阔的学习天地。分层,不是给学生贴标签,而是为他们定制成长的 “营养套餐”,让每个孩子在语文学习中,都能找到自信与方向。

五、回首与展望:教研路上的成长与坚守

回首这段教研旅程,我深深感受到:语文教研,是一群人向着明亮那方的奔赴。我们在大教研中锚定方向,在小教研中打磨细节;在经验分享中汲取力量,在双师课堂中拓宽视野;在真评真议中破解难题,在阅读与作业实践中滋养学生。每一次研讨的思维碰撞,每一堂课的打磨改进,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变化,都让教研的意义愈发清晰。

语文教学教研之路,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;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。我愿与团队一起,以教研为舟,载着对语文教育的热爱,驶向更美好的远方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语文的天地里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

于康,女,汉族,大学本科学历,现任威县第八小学教师,中小学二级教师。

从教以来,她始终秉持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,深耕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,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。曾荣获县优质课、嘉奖、记功等荣誉,并参加了威县教育技术“十四五”研究课题。这些成绩既是对教学成果的肯定,也激励着我持续探索更优的教学方法,助力学生成长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专题专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