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教师作品 » 三读《平凡的世界》


林献钊

作为一名小学教师,在落实素质教育履职考核的日常工作中,三次品读《平凡的世界》,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愈发深刻的体悟。这部作品中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与成长,恰似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平凡学生 —— 他们或许没有耀眼的天赋,却都藏着向上生长的力量,而教育的意义,正在于唤醒这份力量。

初读时,孙少平对知识的渴望令我动容。他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啃读名著,在繁重的劳动间隙坚持学习,这份对精神世界的追求,让我想到素质教育中 “智育” 的真谛。我们推动阅读达标、开展科学实验,不正是为了给学生打开一扇扇看世界的窗吗?就像方案中要求的 “一至六年级累计课外阅读 145 万字”,当学生在《稻草人》中感受悲悯,在《十万个为什么》中探索未知,他们正在成为孙少平式的 “精神富足者”。

再读时,孙少安办砖窑厂的坚韧深深触动我。他屡败屡战的执着,恰如我们在素质教育路上的探索 —— 从推动每天 1 节体育课到落实劳动实践,从控制近视率到培养艺术特长,过程中难免有质疑与困难。但当看到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,当劳动实践课上孩子们第一次炒出番茄炒蛋时的雀跃,我忽然懂得:教育就像烧砖,需要耐心等待火候,更需要坚信每一块 “砖” 都有它的价值。

三读时,最震撼我的是作品中普通人的互助与温暖。金波对友情的坚守,田晓霞对理想的追求,让我重新审视 “德育” 的内核。我们开展升旗仪式、评选美德少年,本质上是在播撒善良与责任的种子。就像方案里说的 “理想信念教育要让学生具备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”,当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懂得奉献,在红色故事中理解担当,他们正在传承着作品中最珍贵的精神血脉。

  合上书本,望着校园里奔跑的学生,我愈发清晰:素质教育不是冰冷的指标,而是像《平凡的世界》一样,用真诚与热爱,让每个平凡的生命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。这或许就是我们践行 “五育并举” 的终极意义 —— 在平凡中坚守,在坚守中创造不凡。

作者:威县第六小学  林献钊   15131304898

上一篇: 下一篇: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专题专栏